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两年帮扶29个村镇 南京高校学子用专业知识传承红色基因
2021-05-13 09:47:00  来源:南京日报  

搭建平台,两年帮扶29个村镇

作为时代新人,如何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今年特新增红色专项赛。近日,“挑战杯”红色专项江苏省选拔赛结果揭晓,来自高校的36项作品荣获特等奖。记者采访发现,南京高校的年轻学子们借助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承红色基因,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创意、接地气的项目投身实践、报效祖国。

成立工作营帮乡村解决实际问题

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南京大学乡村振兴工作营聚集了一群致力于为乡村振兴发展出谋划策的青年志愿者,两年多来,264名青年学生通过走访、帮扶等形式,服务了全国29个村镇。

“站在乡村振兴的‘风口’上,许多同学都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做些什么,但是苦于没有平台。”乡村振兴工作营首席秘书、南京大学城乡规划系2019级研究生徐宇曦介绍,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老师周凌、华晓宁、黄华青等人的帮助下,团队于2019年正式成立,开启了小而精、多专业融合的乡村振兴实践模式。

工作营一经组建,就有很多学生报名参加。徐宇曦说,团队招募的志愿者一定要有一颗为乡村服务的心,同时所学专业也要符合村镇发展的需求。在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惊喜”。“去年,好几处站点都需要人,其中云南双柏的条件最为艰苦。我还担心没人报名,结果就属云南双柏报名人数最多。”徐宇曦说,“当时有68人报名,其实我们只招8个人。”

很多大学生是更乐意去偏远地区搞建设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那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能为当地做些实事。工作营会根据不同村镇的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2020年初,睦南寻境支队深入广西凭祥市板旺村、练江村实地调研,找出凭祥市面临红旅文化资源突出,而开发保护不足、资金投入面临枯竭、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带动力不足等问题。成员们结合凭祥边境特色,将该地区的文化基因特点与红旅文化结合,形成“红色+”的内涵,为凭祥打造了完整的旅游产业规划与策划。工作营基于法卡山红色记忆留下的军人印迹和边境故事,为当地免费设计了相关文创产品,为打造完整旅游业产业链条提供助力。

对于福建松溪、江苏常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作营着重为该地区的人居环境提升、建筑改造、互联网营销技术等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工作营项目顺利晋级国赛。徐宇曦表示,接下来他们会带着这份肯定继续完成工作营的优化工作,“我们会有8支团队分别去到江苏、内蒙古、广西、福建、云南等地继续进行下乡服务。”她告诉记者,工作营未来会向“陪伴式的建设和规划”迈进,希望能走进村庄,走进人民的心里。

用镜头记录历史、传播红色文化

用手中的镜头记录脱贫攻坚的成果,传播身边的红色文化,南京传媒学院“曙光”红色影像志愿服务队此次也获得了特等奖。

“南京有很多红色遗址,能否把所有的红色遗址利用VR技术做成线上的,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红色历史?”“曙光”红色影像志愿服务队队长、南京传媒学院摄影专业大三学生王浩林说,去年底,他们启动了为南京185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点打造VR实景的项目。目前拍摄实景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王浩林说,这并不是他们团队做的第一个项目。早在2020年8月,“曙光”就为淄博市沂源县璞邱村、北流水村,博山区中郝峪村拍摄过美丽乡村宣传片。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在这个时间节点能利用影像记录脱贫成果、为当地文旅发展留下影像资料,我们是很自豪的。”“曙光”拍摄的沂源县璞邱村,首创了“小微扶贫站点”模式,依靠橘梗加工产业成功脱贫。为了真实记录村内的扶贫工作成果,队员们驾车二十余公里上山,在凌晨两三点,拍摄农户们晚间工作的画面。拍摄久了,村民也和队员们熟络起来,工作之余会唠唠家长里短。“村里奶奶告诉我们,他们以前连病都不敢看,现在已经能(通过橘梗加工业)余下钱了。”王浩林回忆道,“我们采访完之后,奶奶还专门剥了花生,给我们一人装了一兜才肯让我们走。”

博山区中郝峪村的特色文旅发展较好,但因为疫情原因,当地的旅游也受到影响,很多民宿、农家乐都闲置下来。眼看就要到“十一黄金周”了,“曙光”队员决定拍摄短视频免费为村子做宣传。为了吸引年轻群体,“曙光”采用了年轻人爱看的“Vlog”形式,推荐大家来打卡“鲁东地区小众旅游地”,“体验中郝峪村景区里的吃喝玩乐”。短视频一经制作发布之后,就有人来询问,在当时“小火”了一把。“后来当地的村主任还给我打电话呢,他说民宿生意现在很不错的。”王浩林说。

用影像参与扶贫的经历让队员们更坚定了自己志愿服务的决心,而他们拍摄的作品也被更多人看见了。“除去食宿、路费、租赁设备这些硬性开销之外,我们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王浩林说,传播红色精神是青年人的责任,“每一次拍摄都是续写我们的青春实践。”

借军歌让更多人了解

战火纷飞的故事

许多激昂奋进的军歌后面都藏着感人肺腑的故事。南京艺术学院学生开展了以新四军歌曲为代表的红色音乐文化传播调研实践活动,挖掘了一批军歌背后的红色故事,并着手制成便于传播的小视频。

“新四军歌曲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重要载体,”南京艺术学院音乐传播专业大三学生、红色音乐文化传播调查项目策划人之一刘俊良说,它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背景下产生的,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战士的爱国士气,唤醒了民众反抗压迫的革命斗志,也成为了军民一家亲的历史印证,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情感和精神。

“在走进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积极向上的歌曲来激励人心、增强信心、催人奋进。”他说,于是他们对新四军歌曲相关的史料进行了调研。

为了寻找更多与新四军歌曲相关的一手史料,调研团的成员们赶赴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

刘俊良介绍,1940年5月,新四军在扬州吴家桥成功反击日伪军后,转移到郭村休整。时任国民党江苏省主席的韩德勤见新四军在苏北发展壮大,深感威胁,使用一石二鸟之计,挑唆二李的关系,将李明扬骗到省府驻地兴化开会,诱使李长江出兵攻打郭村。7月,在陈毅的指挥下,新四军击退了国民党13个团的进攻,获得胜利。陈毅以“绛夫”为笔名写下《保卫郭村》新诗以作纪念。此诗后来由章枚谱曲,成为现在所听到的《保卫郭村》。

“目前,像章枚《保卫郭村》这样完整留存下来的新四军音乐有几百首,但大多军歌因为时代和传播的原因,即将湮灭于历史之中,背后的故事也随之消逝。”项目指导老师、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老师冯玲说,他们正在录制“从新四军歌曲出发讲述历史”系列微视频,解读新四军歌曲背后的历史内涵,用新媒体的方式加速传播;正在制作一首致敬新四军的歌曲MV,希望能用现代人的视角来和过去对话,也让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在新时代下继续发扬光大。

冯玲还透露,学生们正在打造江苏音乐红色地图,用音乐的方式寻访红色足迹,用活党史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制作完成。

南报融媒体记者谈洁

实习生沈珠月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