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千亩良田种出好“丰”景
2021-08-17 16:49:00  来源:苏州日报  

村庄名片

昆山市锦溪镇长云村

长云村坐落在昆山市锦溪镇北部,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820人。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0人。长云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走进昆山市锦溪镇长云村,沿着可容一辆汽车通过的田垄马路行驶,目之所及,一片翠绿。

在高度工业化的昆山,一心坚持发展农业的长云村显得有些特别。“农田姓‘农’,做好‘农’字文章,农村同样大有可为。”长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於家金说,长云村依托合作农场新模式,集体增收共享,凝心聚力推进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三生”农业综合体建设,在千亩良田中种出好“丰”景。

合作农场捧回“国字号”招牌

戴着草帽,穿着蓝色工作服,56岁的王梅根在长云村农场俯身维修农机。“土地已经流转了,像我这个年纪去城里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王梅根说,村里的合作农场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他一年收入近6万元。

在村委会的支持和推荐下,王梅根还积极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现今可娴熟驾驶并参与维修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成为长云村4名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之一,享受社保补贴,吃上了“技术饭”。

2012年以前,长云村还只是水产养殖纯农业村,土地转租转包现象严重,普通农户流转金收益低、意见大,而且经济作物“蚕食”粮食生产,田容田貌经常受损,镇、村对农地管理失衡等新问题相继出现。长云村创新提出“合作农场”的概念,变传统的大户承包为镇农地股份专业合作联社经营,通过集体经营、定产包工、网格化管理等经营新模式,确保农民流转金收益稳步提升。

长云村现有农田2058亩。在北片农田的田垄旁,竖立着“江苏省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和“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新示范区”2块展牌。长云村坚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积极探索发展稻田养蟹、鸭稻混养等生态项目,不断提升稻米品质。市场上,普通大米每斤2元左右,长云村的绿色大米可以卖到每斤10元多,且常常供不应求。

在合作农场,“让更少的农民,耕种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收益”成为现实。据统计,长云村的村集体收入从2012年的269万元增至2020年的900多万元,土地流转金额从700元/亩增至现在的1200元/亩。2019年,长云村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靠“田”吃“田”,长云村民尝到“甜头”,对农田更加爱护和珍惜。长云村利用合作社相对宽裕的“资金池”,推动新一轮土地整治、机械化生产,对农田进行标准化和景观化改造,形成连片良田。同时,以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为重点,培育生态绿色有机大米,增加葡萄、西瓜等瓜果种植,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田增色。

村干部带头下田共沾一身泥

进村两个多月,大学生村官彭千芸的肤色变黑了。这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姑娘曾经五谷不分,如今天天跟在於家金身后转,对农民的活计越发熟悉。

“为百姓服务的方式很多,我们选择离您最近的一种!”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中央,长云合作农场党群服务点将这句话以红色字体写在了一侧的门头上。“把农活干得像样子,才是真正的农村干部。手上的水泡慢慢变成老茧,我的脚气也神奇地治好了,用农村话说,就是换样生活换副骨头。”在於家金看来,离农民最近的地方就是田间地头。一年365天,他大部分时间在农场。

插秧、拔草、收割……从2014年开始,长云村所有党员干部不分年龄和性别,全部在农忙时节带头下田干农活,通过与百姓同田劳动、共商农事、共话家常,真正做到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百姓。

民兵连长沈健个头高、力气大,还学会驾驶各种农机,是农场的主力和先锋。撸起短袖的一角,手臂的肤色黑白分明。

干群并肩劳作,成为江南水乡保留村庄的一道美丽风景,见证了农村基层干部从服从、服务到服众的转型轨迹。

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很多村干部听到了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既有合作社的事情,也有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这些话题成了田间地头的家常话,他们怎么想的,希望我们怎么做,聊起来心平气和。”於家金一直想要的“和美长云”,悄然变成现实。

在农场建设和管理经营上,长云村积极探索“12345”新型合作农场党建工作法,推出“农场+支部”品牌,通过一个新型合作化经营新模式,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议事民主、决策民主、干群民主三项民主管理机制,打造党员服务群众、干群融合、群众参与、干群交流四大平台,将党建延伸到合作社的每一根链条上,加快实现田美、水美、村美、人美、生态美。

曾经撂荒地变成农游新景点

沿着进入农场的道路,5个品种的海棠树整齐排列两旁,一座座水乡屋顶样式的宣传碑写着党建或乡村建设宣传语,向来访者展示着这片田野上孕育出的新动能。新栽不到两个月的稻秧虽已成簇,但依然娇嫩,一群群鸭仔或捕虫或嬉闹,不时穿梭游弋其中。

借助无人机从空中俯瞰,长云村的稻田宛如一块巨大的画布。生态田野,阡陌纵横,绿色、紫色、浅黄色3种颜色的水稻精细巧妙地排列组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建设和美长云”十几个大字在大地上铺展。

曾经杂乱无章、条块破碎的撂荒地,如今成为农游新景点、城市后花园。正在农场“劳模工作室”值班的长云合作社原社长王见林介绍,以“稻香田园”为理念,长云村平整稻田,引种彩色水稻、不同颜色的油菜花,每年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稻田画,提供传统耕种体验新平台。

“田垄上走一走,看着群鸭戏水,闻着水稻清香,感觉生活更有了返璞归真的烟火气。”驾车前来游玩的昆山市民郭红霞十几分钟拍了二三十张照片。

围绕乡村产业特色和区位特点,长云村重点实施乡村农旅融合产业化项目,紧抓“沪苏同城化”和昆山“锦淀周”一体化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机遇,依托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挖掘历史人文内涵,完善乡村功能布局,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凸显长云水乡之美。

最近,在於家金的带领下,长云村还在大力推进“美育圩”项目,通过环湖步行栈道、河道垂钓平台、有机蔬菜种植、海棠花布种、彩色油菜花田等配套设施建设,以“食物美、劳动美、运动美、生态美、思想美”丰富长云文化,以“农”“游”互补打造田园综合体,搭建亲子游学营地和党建初心之旅现场教学基地平台,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长云村将继续抢抓机遇,创新‘党总支决策,村干部创新,老百姓支持’的工作法则,让这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更加‘农’味十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於家金说。(苏报采访报道组)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