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南通市如东县“霜桥晚晴”小老人帮扶老老人志愿服务项目
2022-06-09 11:01: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发布了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霜桥晚晴”小老人帮扶老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入选“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全社会都把‘三农’来关注,农民踏上致富路。三姐妹登台说一说,乡村振兴多好处。”3月28日,双甸镇老干部第二党支部志愿者来到88岁的钱源洽老人家中,在院子里上演了一段表演唱。年前生病刚刚康复不久的老人,沐浴着和煦阳光,露出开心的笑容。

这些志愿者来自双甸镇老干部第二党支部组建的“霜桥晚晴”志愿服务队。该党支部有离退休人员130多人,从年龄结构上,70岁以上老人较多,80岁至90岁以上的老人也有近20人。根据老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支部从2009年开始,组织志愿者进行“小老人”关爱“老老人”活动。

生活上关照,温暖“家门”

“哎哟,钱老你特地坐在门口等我们呐?今天精神真挺不错的!”趁着天气好,支部书记丛建美带着吹拉弹唱“兴趣组”来到钱鹤佩老人家中。88岁的钱鹤佩是一名老兵,平时特别喜欢听听曲艺,志愿服务队的结对志愿者就经常几人一组,为他送去微型演出。

如东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老干部是老龄化的特殊群体,老人们都有着一定的退休工资,物质条件充裕,但有的因公失子,有的子女在外地工作,有的年老多病无人照顾。2009年起,支部组织相对年轻的“小老人”搭配分组,就近、就亲、就人组合,对高龄老人由一对一帮扶逐步发展为四对一帮扶。每天进行一次敲门行动(或电话联系),每周由四人轮流上门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助学习、助家政、助医疗、助生活、助慰藉、助诉求。

几年来,志愿者做了很多工作。如打扫卫生、洗晒衣被、寻医问药等,都是“小老人”们的服务项目。帮扶离休干部金宝善的杨辑忠、丁永赤、张笃仁,帮他做家务杂活、修理家电,和他聊天学习宣传国内外大事,深得金老的欢迎;帮扶退休干部刘爱琴的冯建、葛平、丛龙华、顾淑萍,像亲生父母一样看待老人,关怀无微不至,每逢学习或者有其他事,冯建就成了刘爱琴的义务车夫,十多年来负责接送,无怨无悔。遇到有老人生病,志愿者、退休医生陶祝梅就主动帮忙检查身体,使老人们很受感动。

政治上关心,加好“油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明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一发布,“霜桥晚晴”读书社成员、双甸镇老干部党总支常务副书记丁德全就认真备课,在老干部中间开展宣讲。

多年来,老干部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有着较高的政治觉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接受新事物的机会不断减少,能力在不断减退,志愿服务队成立“霜桥晚晴”读书社,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加好思想上的“油门”。

读书社定期开展读书阅报、交流活动。定期举办读书会,老年社员们争相畅谈读书感想。对行为不便的老人,由志愿者负责通勤保障。如刘爱琴每次参加学习,都由冯健专业接送;对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老人登门宣讲,如金宝善、钱源信、徐必华等,由帮扶小组的同志上门向他们宣讲重要时事。支部负责同志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等政治书籍亲自送到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老同志手中,有时候,支部就把政治宣讲活动直接放在行走不便的老同志家中举行。

在浓厚的学习气氛带动下,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不少老干部都要自愿参加学习活动。老人们不仅没有因为脱离工作岗位闲下来,反而迸发出更多的活力。他们自发编写发生在双甸当地历史故事、抗战故事,利用暑假时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七彩夏日”志愿活动,为当地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精神上关爱,敲开“心门”

党和政府对离退休老人十分关爱,这些人经济上有较多的固定收入,物质条件优越。但其中有的因特殊原因,精神状态却出现了不少问题。“霜桥晚晴”志愿服务队注重在精神上关爱,打开老人封锁的“心门”。

年近百岁的金宝善,正处级离休,工资待遇优厚,但其独子70年在部队因公牺牲,十几年前老伴去世,一人独居,精神上受到严重伤害。这些年,帮扶小组的杨辑忠、丁永赤、桑国华、张笃仁诗人轮流上门与之聊天,谈时事、谈政治、谈他个人的革命历程、抗战故事。同时还组织学生到他家听他讲革命故事。这些活动,让老人心情大变,他说:“我虽老了,还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和关爱,值了。”今年志愿者去他家看望时,金宝善情不自禁地唱起革命歌曲给大家听。

原双南财政所所长丛萍,虽有两子一女,却都在外在工作。她双目失明,日常和患有严重心脏病,进行过搭桥手术的80多岁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她消极悲观,患上抑郁症。帮扶小组的同志反复登门与她促膝谈心,艰难疏导,她的思想观点发生了转变,感觉到自己虽然退休了,但党还时刻关爱着自己.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她的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离休干部徐必华卧床不起多年,子女都不在身边,平时就和老伴两人相依为命,生活枯燥。帮扶小组的张玉华、房桂良、丛观昌、章玉珍,支部书记丛建美、支部委员季林娜等多次到他床边为他拉二胡、吹笛子。支部还与县、镇文化部门联手,在徐必华家里开展文艺活动,把丰富多彩的节目送到老人面前。

十余年坚持,“霜桥晚晴”见真情。这些“老老人”深感党的温暖、组织的关爱、制度的优越。不少老人主动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活动。孤而不独,激发了他们回馈社会的热情,也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加精彩。近年来,“霜桥晚晴”在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为金奖项目,今年获评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