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公”字当头永葆劳模本色
2022-07-25 10:09:00  来源:南通日报  

马富(1927~1984),南通市人,全国劳动模范,南通市总工会原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前靠推独轮车谋生,1949年至市运输公司当板车工人,1953年起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旧时代,为了生计,13岁的马富在码头搬搬扛扛,弱小的身躯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党员领导干部、中共十一大代表。马富始终坚持发扬“公”字精神,用辛勤的劳动为南通的发展贡献力量。

拉板车拉出了名堂

马富是个苦出身,幼年丧父的他早早扛起家庭重担,13岁就开始推独轮车打短工赚生活费。1949年,由天生港码头和南通北码头的杠棒工人组成的搬运协会和板车协会合并,国营南通汽车分公司成立。这一年,马富告别了之前推小轮车打散工、朝不保夕的生活,成为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

在当时,所谓的“运输”就是用独轮板车给货主拉煤、烧碱、砖头、石头等等。每次出工,他都会随身携带针线包,碰到拉大米、面粉,袋子有漏口的地方可以随时用针线缝补;拉煤炭时,马富的板车上总有一把扫帚,搬运结束时,他会把车板上面的煤炭扫下来,不让货主受到损失。在马富看来,自己运的都是国家的财产,一丝一毫都不能浪费。

马富的长子马夕庆在回忆起逝世多年的父亲时,那句“勤恳劳动、踏实做人”的教诲,至今仍回荡在他心头。“他对工作非常负责,从来没听到过他喊过苦和累。”马夕庆说,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整日劳累却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父亲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他常常教育我们要懂得珍惜,要靠双手踏踏实实过日子。”

1958年,公司给马富置办了一辆双轮板车,这也是当时公司里唯一一辆双轮板车。工具改革了,马富没有忘记拉独轮车的工友,他常常主动为他们多带些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头帮工友们背车。等到大伙都到达目的地后,他主动帮着货主拿提货单、打力资证明,还为物资部门打扫堆货场地。有了双轮板车,服务客户的效率提高了,既装得多又跑得快。体会到创新带来的优点之后,马富开始自己摸索着如何改革板车,使之更高效地用于工作中。1960年,马富去徐州学习时,看到一种板车回空设施,即在独轮车中间再加一个轮子做回控车,使空车子推得更快,人也可以坐在车子上,一边脚踏一边跑。借助这一灵感,马富利用闲暇时间和技工一起动脑筋、想窍门,几个月后,成功地拿出了451辆“活络车轮”和100只板车刹车,大大减轻了板车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人拉货次数显著提高,公司效益显著上升。

不贪小利、踏实能干的工作作风让马富被人民群众誉为“公”字当头的人。1963年6月28号,《南通日报》发表题为《为公忘私、为人忘我》的文章,宣传马富精神。同年7月12号,《新华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马富——“公”字当头的人》,并配发《发扬“公”字当头的精神》社论。此后,全省、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向马富学习的浪潮。

不变的劳动者本色

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自1953年起,每年的先进生产者都有马富的名字,他先后获得市、省、部、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9年,马富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让他工作得更带劲了。他主动请命,去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小队当组长。面对队员的质疑,他在小组会议上诚恳地说:“我是来当工人的,不是来当组长的,有困难大家一起商量。”他冲锋在前,短短几个月就让后进队达到了平均水平。

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后,马富先后三次前往北京,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集体会见。“这是1964年参加国庆观礼的合影,中间是毛主席,这个柱子旁边的就是我父亲……”小心翼翼地展开泛黄的黑白照片,马夕庆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父亲马富。他说,这是家里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张合影,是“传家宝”。

1966年,马富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先后担任城区板车服务处、机动车服务处的党支部书记和市总工会副主席。但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劳模本色,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他在板车服务处当了8年党支部书记,就拉了8年板车;担任市总工会副主席后,始终牢记毛主席关于“不要脱产、又要工作”的教导,经常利用节假日回到生产第一线,保持全年平均劳动时间占三分之一以上。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板车这类机械化程度低的运输工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南通市汽车运输公司已全部淘汰板车,拥有汽车115辆,年货运量71.78万吨。

曾有人对马富说:“现在又不是拉板车了,出门就是汽车,只要我们把油门加大一点,多跑一车就带回来了。”听了这番话,马富知道这是工友们出于对自己的关心,但他诚恳地对工人说:“别说我们公司有了汽车,就算有了飞机,干部还得参加劳动。”并作了规定:“白天开会夜里补,外出开会回来补,节假日安排劳动,平常钻空挤时间。”一次,马富从省里开会回来,晚上九点多下船,一到南通港,发现码头上有公司的汽车来来往往,原来是服务处的工人为农药厂突击运盐。他立即把行李一放,和工人们一起投入劳动。工人见马富途中辛苦,劝他休息,他一边道谢一边卸载装车,一直干到深夜三点多。

1976年初,为响应上级号召,马富和工人群众在一起奋战一季度,完成首季任务后,继续一日三抓,早上抓出勤,中午抓进度,晚上抓效果,胜利完成了上半年的运输任务。接着,又发动群众大干三季度,一至九月完成运输量相当于1975年全年水平。1977年,马富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号。

传承汲取奋进力量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通汽车运输公司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营了近40年,作为一个老牌的国有企业,80年代初期公司拥有1496名员工,350辆卡车,垄断了南通市的运输市场。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吃公家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1983年,交通部提出“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的改革方针,一举突破所有制的束缚。运输市场放开后,南通汽车运输公司再不是南通唯一的运输企业,众多小规模的运输车队加入了市场竞争,汽运公司被卷入了市场经济的浪潮当中,举步维艰。自1995年起,连续三年被列入南通市特困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1997年后,市交通局任命沈林为汽运公司总经理。沈林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进入市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一直深受劳模马富的影响。接手后经过五年极其痛苦的转型期,一度濒死的公司被救活了,扭亏为盈,三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2012年公司更名为林森物流集团。尽管企业改了名称,但“公字当头、艰苦奋斗、优质服务、求实创新”的“马富精神”在林森物流始终没有改变,这在企业改制转型中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马富虽已辞世多年,但后来人并没有辜负前辈们的辛勤付出。马富为之奉献半生的运输公司,如今已改革发展成为集普货运输、危货运输、大件运输、仓储配送、多式联运、驾驶驾培等于一体的现代智能综合物流企业。

(记者 徐海慧)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