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宿迁 > 正文
宿迁:养老服务新业态 绘就最美“夕阳红”
2020-12-01 10:26:00  来源:宿迁网  

宿迁网讯(记者 侯苏雨 实习生 马凌峰)“现在每个月都会有人到家里为我理发、助浴、打扫屋子,遇到其他特殊情况,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人提供上门服务。”11月12日下午,家住宿城区府苑小区的74岁老人祝贵香高兴地告诉记者。

祝贵香所享受的上门服务,是我市近年来逐步探索完善的一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运用线上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老人们在家通过电话联系后,即可享受到应急救援、家政预约、信息提示、出租车预约、旅居养老等服务。如今,全市已建成6个这样的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民生大计。“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以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抓手,统筹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实际的养老服务发展新路径。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56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68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3个、虚拟养老院5个、老年人助餐点249个……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化为纽带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我市已初步建成。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立足“顶层”。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民营养老机构提质达标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宿迁市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宿迁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文件,通过不断完善用地保障、税费优惠、政府补贴、医养融合、人才激励等扶持政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瓶颈”。

“我腿脚不好,住在家里很不方便。但是在这里,不仅有护工照顾我的日常生活,还有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闲暇时也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打牌。”在宿城区康馨老年护理院,老人张士秀说。

不仅提供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健身娱乐等基本服务,还可以随时进行医疗救治,像宿城区康馨老年护理院这样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已经成为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然而,在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模式之初,我市却面临着医保费用异地结算、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养老护理院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护理院扶持等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医养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为老服务、拓展医养机构康复服务功能、强化医养机构医保制度衔接、加强医养融合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医养融合持续健康发展六个方面,明确了全市医养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

“除了每月固定的养老金之外,我还能领到尊老金呢!”13日上午,家住宿城区府苑小区的95岁老人杨运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为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让全市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全面实施尊老金制度,向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其中,80到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90到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300元。不仅如此,我市还针对困难留守老人,创新建立失能特困老人集中养护、“1+1+1”关爱、“一老一小”照料的“三位一体”巡访关爱模式。截至目前,全市800多名失能分散供养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人得到集中供养照料,1.5万名分散供养老人、6.5万名特殊困难老人纳入定期巡访服务,建成“助老爱少”工作服务站243个。

除了多元化满足养老服务基本需求外,我市还以县(区)老年大学为依托、以社区(村居)党群活动中心为教学点、以社区(村居)网格员为管理员,建立社区(村居)老年教育体系,实现老年教育进社区、入家庭,不断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市区已建成3个社区老年大学分校、20个社区老年教学点。

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出台落地,我市的老年人正站在人生的下半场,绘就最美“夕阳红”。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